一手樓潛在供應約十萬七千伙
房屋局表示,未來三至四年一手私樓潛在供應量約107,000個單位,按季減少1,000個。 該局公布季度數據,截至去12月底,現樓「貨尾」單位約27,000個;興建中未售出單位約68,000個;位處熟地可隨時動工單位約12,000個。 去年第四季施工量1,800個單位,按季減少約54%;季內有13,300個單位落成,較第三季增加2.5倍。
房屋局表示,未來三至四年一手私樓潛在供應量約107,000個單位,按季減少1,000個。 該局公布季度數據,截至去12月底,現樓「貨尾」單位約27,000個;興建中未售出單位約68,000個;位處熟地可隨時動工單位約12,000個。 去年第四季施工量1,800個單位,按季減少約54%;季內有13,300個單位落成,較第三季增加2.5倍。
北角東區走廊下的東岸板道(西段)本月26日上午6時起向公眾開放,貫通東岸公園主題區與北角海濱花園,標誌港島北海濱由堅尼地城連貫至北角。 署理財政司司長黃偉綸、發展局局長甯漢豪今日為該段板道主持開幕典禮。黃偉綸表示,東岸板道是政府優化海濱的重點項目,也是打通港島北海濱的重要組成部分,期望板道成為新地標。 東岸板道以「城市海浪」為設計概念,全長約2.2公里,即將開放的西段長約1.1公里,當中700米連接東岸公園主題區至北角海濱花園,其餘400米屬經優化的北角海濱花園。 東岸板道項目貫徹海濱共享空間理念,設有共享徑供市民步行、緩跑、騎單車等。板道同時設有行人專用路徑供額外選擇。板道另一特色是在維港首次引入開合橋和轉盤橋,有需要時便利船隻進入近岸水域,保持板道暢達性的同時兼顧運作需要。 板道其他設施包括可觀賞日落的階梯式座位、遊樂空間、健身設施、釣魚平台等,並保留和活化糖水道公眾碼頭,以及優化北角海濱花園,提供更多休憩空間及設施。轉盤橋上午6時至晚上11時開放,東岸板道(西段)其餘部分將24小時開放。 海濱事務委員會主席何文堯表示,東岸板道項目由諮詢、設計以至施工過程均面對很大挑戰。東區走廊橋底有高度限制,板道在水上建造要面對潮水漲退問題,建築物料、機械等不能由北面民居運入,整個過程依靠水路運輸,牽涉潮水漲退和颱風等限制。 東岸板道(東段)由北角海濱花園接駁至鰂魚涌海裕街,預計今年下半年陸續完成,屆時全長約13公里連貫堅尼地城至筲箕灣的海濱便正式打通。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執行董事會就香港特區完成2024年第四條磋商討論後,基金組織今日發表評估報告,再次肯定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並認同香港的金融體系在穩健的制度框架、充足的政策緩衝空間,以及聯繫匯率制度暢順運作下保持強韌。 基金組織讚揚特區政府將支持經濟復蘇、管控金融穩定風險和應對結構性挑戰列為政策重點,並認同特區政府在中期逐步整合財政的方向和路徑合適。 該組織又認為,香港經濟高度開放,金融服務業規模龐大且與全球接軌,因此聯繫匯率制度仍然是適合香港的安排。
醫院管理局將開展程序招聘行政總裁,接替7月合約任期屆滿後不再尋求續任的高拔陞。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高度肯定和感謝高拔陞為公營醫療系統所作貢獻。 盧寵茂表示,在高拔陞過去六年的醫管局行政總裁任期內,該局面對眾多重大挑戰,尤其新冠疫情為公營醫療系統帶來前所未有的壓力,高拔陞盡心盡力領導醫管局應對每一波疫情帶來的難關,帶領該局人員同心同德服務市民,值得高度讚揚。 他又說 ,高拔陞大力推動提升公營醫療系統的管理及效率,提高醫管局服務的質素、安全和效益,並配合政府政策,改善服務的同時,也開拓更多與內地及國際的醫療合作,讓香港更好發揮其獨特作用,為國家醫療發展出力。高拔陞為公營醫療系統作出的貢獻良多,盧寵茂祝願他離開醫管局的崗位後一切順利。 高拔陞表示,在公立醫院服務病人是其畢生光榮,非常感恩過去六年在任行政總裁期間,與同僚一起克服挑戰,在政府帶領下戰勝新冠疫情,復常後一同推動香港醫療體系,加強與內地和其他地區醫療體系的聯繫和交流,推動香港在國際醫療領域的領先地位,同時大力發展智慧醫院項目,透過科技造福更多病人。 醫管局大會已委任遴選委員會敲定招聘工作及遴選程序細節,包括就適當人選的薪酬待遇作出建議。局方會聘用獵頭公司進行招聘工作,期望未來半年完成招聘程序,讓新任行政總裁有充足時間與高拔陞交接。
醫務衞生局今日公布,衞生署轄下婦女健康服務將整合至醫衞局基層醫療署的地區康健網絡,服務點命名為樂妍站,為符合資格的婦女提供以預防為本、更個人化的基層醫療服務。 經公開招標後,醫衞局向東華三院批出三間樂妍站和中西區地區康健中心營運服務合約,為期三年,預計今年內開始營運。 三間樂妍站分別位於柴灣、藍田和屯門。柴灣樂妍站預計最早6月投入服務,而藍田和屯門樂妍站則最早9月開始運作。 除了現有的健康評估、乳癌和子宮頸癌篩查等,樂妍站會為參加者按健康風險和需要制訂個人化的預防護理或特定諮詢服務,也會研究引入自行採集人類乳頭瘤病毒(HPV)測試的樣本測試方法。 樂妍站也會探討與參加慢性疾病共同治理計劃的家庭醫生合作,支援和加強婦女全面健康管理和篩查服務。 醫衞局指,整合衞生署現時的婦女健康服務到地區康健網絡有助縮短服務輪候時間、減少醫療服務的重疊,以及促進基層醫療發展。 基層醫療署今年內會有序啟動整合後的婦女健康服務,其中,全港18區的地區康健中心或地區康健站會加強婦女健康相關的推廣和教育,並會提供新增的婦女健康服務專屬護士診所,鼓勵市民管理自身健康,以及通過基本健康評估和個別諮詢,識別有需要的婦女並轉介她們到樂妍站或醫院管理局普通科門診接受婦女健康服務。 全港18區的地區康健中心和地區康健站明日起接受64歲或以下的婦女登記,並提供基本婦女健康服務,進行初步評估後,如有需要會轉介至樂妍站排期接受服務。 樂妍站服務將採用共付模式,合資格人士可獲政府提供部分資助,並須支付指定共付額。其標準服務的共付額與衞生署婦女健康中心現時的收費相若。 此外,中西區地區康健站會擴充為康健中心,其主中心設於德輔道中308號,總面積約1,000平方米,預計第三季投入服務。
英國外交發展大臣林德偉和政務次官衛倩婷與涉嫌干犯危害國家安全罪行的被通緝者會面,企圖干預香港特區依法採取的執法行動,特區政府對此表示強烈不滿並予以譴責,強烈要求英國政府立即停止干涉純屬中國內政的香港事務。 特區政府回應傳媒查詢,指危害國家安全是非常嚴重的罪行,沒有國家會對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和活動袖手旁觀。有關人士竄逃外地後涉嫌干犯《香港國安法》下的罪行,警方遂依法向法院申請拘捕令,並通緝他們。英國政府漠視被通緝者的惡行,顯示出其「雙標」的虛偽面目。 特區政府強調,香港特區執法部門一直根據證據、嚴格依照法律,以及按有關的人或單位的行為而採取執法行動,與其政治立場、背景或職業無關。 特區政府有責任依法追究涉嫌干犯危害國家安全罪行並潛逃海外的人,必會用盡所有方法,依法追捕及打擊潛逃海外危害國家安全的罪犯,全力做到「違法必究,雖遠必誅」。特區政府呼籲被通緝者懸崖勒馬,回港自首,不要一錯再錯。 特區政府又重申,香港居民的人權和自由受《憲法》和《基本法》的堅實保障。任何外國或外部勢力企圖詆毀香港情況,只會理屈詞窮,絕不會得逞。 特區政府會一如既往,繼續堅定不移地履行維護國家安全的責任,同時依法保障香港市民的權利和自由,確保「一國兩制」實踐行穩致遠。
數字教育策略發展督導委員會近日成立,教育局表示,委員認同提升學生數字素養、打穩數字技能學習基礎,以及加強教師專業培訓的重要性。 局方會全力推進有關數字教育的重點工作,包括展開在初中科學科推動人工智能輔助教學的先導計劃;舉行有關應用人工智能教學的國際高峰會;拓展與本港、內地或國際創科機構和專上院校的交流和協作,為教師提供數字教育的專業支援服務。 以下是教育局副局長施俊輝1月23日在該局網上專欄「局中人語」發表的文章: 行政長官在2024年施政報告提出於中小學持續大力推動STEAM(即科學、科技、工程、藝術和數學)教育,促進創新科技(包括人工智能)與教育深度融合,並成立數字教育策略發展督導委員會,推動數字教育。委員會於本月17日舉行首次會議。作為主席,我衷心感謝各委員就數字教育的發展方向和策略,提出寶貴意見。 建基現有優勢 推進數字教育 數字教育並非全新的概念,自1998至99學年以來,教育局已推出多個資訊科技教育策略,推動學校使用電子教學,促進科技與教學深度融合,以釋放學生的學習能量,讓他們學會學習、邁向卓越。 現時本港學校在運用數字工具提升學與教方面,已有相當的基礎。在疫情期間,學校普遍通過運用各種數字工具和混合教學模式,支援學生在家學習,亦積極推動學生自學,做到停課不停學。疫情後,學校持續優化不同電子學習工具和資源的使用,發揮教育專業。我感謝中小學校長和教師,一直為推動數字教育所作的努力和貢獻。 數字教育核心 數字教育策略發展督導委員會委員一致認同,於現今創新及數字科技急速發展下,我們必須提升學生數字素養,以及打穩數字技能的學習基礎,這對培育學生成為負責任的公民及終身學習者,至為重要。我們在課程中引入創科元素(包括人工智能教育),同時加強推廣媒體及資訊素養,讓學生於日常生活及學習中,學會有效並符合道德地運用數字科技。 有效推動數字化教學的關鍵,在於應用合適的創新科技,並配合相應教學法,以推動教學創新。如何以數字科技加強學與教效能,包括推動學校運用創新科技(尤其是人工智能)輔助教學,相信是教育同工的關注點。就此,委員會十分認同加強教師專業培訓的重要性,讓教師緊貼創新科技及數字教育的發展,鼓勵教學創新,提升學與教效能。 數字教育與STEAM教育相輔相成 數字教育與STEAM教育同樣着重整合應用和協同創新,推展數字教育是持續推動STEAM教育的重要部分。數字教育提供技術和工具,進一步賦能學生實踐跨範疇的STEAM學習,提升學生解決真實情境難題的能力,促進創新能力和終身學習。因此,推展數字教育能讓STEAM教育的發展踏上新台階。 貫徹落實科教興國、人才強國戰略 推展數字教育正正對應國家近年大力推進教育數字化,以數字技術為驅動智慧創新,提供更優質、便捷、高效的教育為目標,同時亦配合國家提升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即數字社會下公民學習、工作、生活應具備的素質與能力。加強數字教育是貫徹國家落實科教興國、人才強國戰略的重要一環,亦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培育創科人才,推動強國建設、建立人才支撐的基礎。 借鑑國家及海外推動數字教育經驗 局長和我先後在2023年及2024年,出席由國家教育部和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共同主辦的世界數字教育大會。我在數字教育策略發展督導委員會的首次會議中,亦與委員分享內地以至世界各國的數字教育政策及成功經驗,以協助制訂配合國家政策、接軌國際大勢的本地數字教育政策和支援措施。 優化數字教育基建配套 推動數字教育的重要策略之一,是持續優化數字教育基建的配套,從而建立智能化的學習環境。教育局會連同相關機構,包括香港教育城,繼續發展不同支援措施,讓所有學生享有公平地使用數字技術學習的機會,同時促進個性化學習,並達致優質資源共享的目的。 未來發展工作 教育局會全力推進行政長官2024年施政報告提出有關數字教育的重點工作,包括展開先導計劃,於初中科學科推動人工智能輔助教學;舉行有關應用人工智能教學的國際高峰會;拓展與本港、內地或國際創科機構和專上院校的交流和協作,為教師提供數字教育的專業支援服務;為教師和學生提供學習人工智能和運算思維相關知識技能的網上學習平台,以及進一步完善學校數字教育基礎設施。 與各界保持聯繫 集思廣益 要辦好數字教育,我們會持續與不同界别和持份者保持聯繫,集思廣益,以及了解學校的實施情況,適時檢討和總結經驗,優化相關措施。 我們今日亦舉行了首場數字教育持份者交流會,邀請學界代表參與。會上,我和委員會委員聽取了不少非常具建設性的意見,並更深入地了解學界推行數字教育的實際情況和需要,為我們制訂未來的支援措施,提供了重要的參考。我們將於2月繼續舉行多場交流會,包括邀請創新科技界的代表參與,聆聽各界建議。 總結 我深信在現有將數字科技融入學與教的良好基礎上,加上各界同心協力,學校數字教育定會取得更高質量的發展。我們會貫徹落實《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的戰略部署,全力為國家培育優秀的創科人才,協助新一代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為國家建設成為教育和科技強國作出貢獻。
衞生署今日公布2023年度健康行為調查報告,結果顯示市民普遍有一些不健康但可改變的生活習慣,而這些生活習慣均是罹患常見非傳染病的重要風險因素。 調查於2023年7月至11月進行,訪問超過4,800名15歲或以上的陸上非住院香港人口。 體能活動方面,18歲或以上人士當中,14.8%體能活動量不足,未能達到世界衞生組織的建議。若與2020至22年度人口健康調查結果比較,相關情況顯著改善,部分原因可能與社會在新冠疫情後全面復常有關。 此外,97%人士的水果及蔬菜攝取量不足,每日食用少於世衞建議的400克或五份蔬果,結果與2020至22年度人口健康調查結果相若。 飲用酒精飲品方面,15歲或以上人士每月暴飲至少一次的比例,由2020至22年度人口健康調查的2%增至2.7%。 至於預防疾病措施,50至75歲人士之中,46.2%曾接受大腸癌篩查,比率較2020至22年度人口健康調查的42.6%高,惟子宮頸普查方面,25至64歲女士當中只有49.8%曾接受普查,比率較上次調查低。 衞生署表示,市民應培養健康的生活方式,以預防非傳染病,例如進行足夠體能活動、均衡飲食、保持健康體重、不吸煙和避免飲酒。 該署呼籲合資格人士盡快參加政府資助的癌症篩查計劃,包括大腸癌篩查計劃和子宮頸普查計劃。市民可向醫生查詢有關癌症普查和定期健康評估的最新建議。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第三天在瑞士達沃斯出席世界經濟論壇年會的活動,其間與多國官員和商界領袖進行雙邊會議,推廣香港的新優勢。 陳茂波昨日出席世界經濟論壇領導人非正式午餐會議,與出席的70多位政商界領袖共同探討全球各地應如何防範國際上出現不合作的新常態。 陳茂波其後與世界經濟論壇創辦人及執行主席施瓦布會面。陳茂波表示,願意與世界經濟論壇繼續加強在綠色轉型、金融服務發展、城市管理等不同領域的合作。 此外,陳茂波分別與卡塔爾財政部長Ali bin Ahmed Al-Kuwari,以及瑞士聯邦財政部國際金融事務國務秘書Daniela Stoffel會面,討論環球經濟和金融的最新情況,又探討如何進一步加強香港與兩地在商貿、金融服務、基建等範疇的合作。 其後,陳茂波與美國加密貨幣交易平台上市企業Coinbase的負責人員會面,了解其業務發展的最新方向,以及討論全球數字資產發展和規管政策。 他又與瑞士再保險的高級管理層會晤,介紹香港在強化作為國際風險管理中心的工作,包括推動巨災債券等創新產品的發展。 陳茂波表示,香港會繼續積極推動更多參與大型基礎設施、投資項目的各地企業進一步利用香港進行全方位風險管理,以及爭取更多海內外企業在港設立專屬自保公司。
地政總署編製的2025年《e香港街》電子地圖今日起供免費下載。 新版《e香港街》以香港單車遊為主題,運用空間數據及統計數字,以全新的互動故事地圖推廣單車運動及騎單車安全,並介紹發展中的單車網絡,從而展示空間數據共享平台入門網站的開放空間數據的應用。 《e香港街》載有119幅詳盡的香港地圖、街道名錄、地名錄,以及屋苑和大廈索引。今年的版本更新增電車站資料。 地圖可於桌上電腦和流動裝置應用程式離線使用。用戶可使用衞星定位功能,輕易在《e香港街》地圖上確定位置。此外,連結至相關地圖頁的連結按鈕擴展至流動裝置應用程式,方便瀏覽。 查詢可致電2231 3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