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訂建築物條例諮詢展開
發展局就修訂《建築物條例》的建議諮詢公眾,諮詢期兩個月。修例建議有三方面,分別為加快樓宇檢驗和修葺、理順處理僭建物政策、提升建築安全,目標是在2026年上半年提交條例草案。 發展局本月中向立法會發展事務委員會簡介有關建議,委員普遍贊同檢討方向。市民和團體可於明年2月28日或之前以電郵、郵遞或網上表格方式提交意見,郵遞地址為添美道2號政府總部西翼17樓發展局(規劃地政科)。
發展局就修訂《建築物條例》的建議諮詢公眾,諮詢期兩個月。修例建議有三方面,分別為加快樓宇檢驗和修葺、理順處理僭建物政策、提升建築安全,目標是在2026年上半年提交條例草案。 發展局本月中向立法會發展事務委員會簡介有關建議,委員普遍贊同檢討方向。市民和團體可於明年2月28日或之前以電郵、郵遞或網上表格方式提交意見,郵遞地址為添美道2號政府總部西翼17樓發展局(規劃地政科)。
食物環境衞生署宣布,為住宅樓宇及相關商業單位推出《滅鼠約章》,以提高居民對保持環境衞生的意識。該署誠邀私人住宅大廈和屋苑、香港房屋協會、過渡性房屋、資助出售房屋、租置計劃屋邨的物業管理公司、業主立案法團和居民組織簽署約章。 參與約章的處所須承諾會委派人員擔任滅鼠聯絡大使,負責統籌屋苑或大廈內防治鼠患工作。同時,他們須進行常規巡查,為設施安排所需維修和保養,並在屋苑或大廈內提供適當的潔淨和垃圾清理行動。 除在屋苑或大廈內採取防鼠措施,參與者須監察所聘用的防治蟲鼠服務承辦商的質素和表現,並妥善保存防治蟲鼠工作相關紀錄,以及透過宣傳和教育向居民傳達防治鼠患的信息,鼓勵居民養成良好的個人衞生和保持環境清潔的習慣。 參與者會獲食環署免費提供防治鼠患的技術支援,包括獲邀參與由食環署舉辦的防治蟲鼠講座。該署會向參與者頒發約章的證書和標貼,並刊載參與機構及處所的名單於專題網頁,以示肯定。 食環署表示會視乎推出約章首階段的實踐經驗,考慮適時將約章擴展至其他業界,為攜手締造更宜居的環境一同努力。
會計及財務匯報局程序覆檢委員會發表周年報告,概述委員會2023至24年度的工作。政府表示歡迎。 委員會覆檢了會財局於2022至23年度的工作,包括查察、發出執業證書、註冊及認可、調查及查訊,以及監督香港會計師公會的指明職能。委員會在覆檢後,認為會財局已依循內部程序處理有關工作。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指,委員會全面檢視了會財局履行會計專業新規管制度下獲擴大的職能時所依據的內部程序和運作指引,並提出意見和建議,有助該局公平而一致地行使其規管權力,進而確保香港財務匯報及審計質素。 該局衷心感謝委員會主席施熙德和各成員付出的努力,就提高會財局的透明度和問責性提供寶貴意見。
發展局邀請市場就北部都會區三個片區開發試點提交意向書,2025年3月31日截止。三個試點位於洪水橋/厦村新發展區、粉嶺北新發展區和新田科技城。 政府擬於2025年下半年至2026年期間陸續為三個片區開發試點招標。政府希望先蒐集市場意見和建議,以敲定日後公開招標的細節和條款。意向書邀請文件就每個試點的基線情景說明具體發展要求,以便有興趣參與開發的企業提出意見。 此外,政府歡迎市場提出創新可行的建議,以善用片區開發模式。 企業可在2025年3月31日中午12時或之前,把意向書放入設於北角政府合署21樓2129至30室的指定收集箱。 發展局下月16日會就邀請意向書舉辦簡介會。
運輸署宣布,即日起推出優化措施,向成功續領車輛牌照,即行車證的車主發出不註明屆滿日期的行車證,而行車證最新有效期則另行載於署方發出的通知書。車主獲發新行車證後,如車牌號碼、車輛顏色等車輛資料不變,每次續牌後可沿用同一張行車證。 新行車證上方印有二維碼,以供連結至運輸署車輛牌照網上查詢平台,查閱屆滿日期。 運輸署指,優化車輛牌照後,車主續牌後無須更換貼在車頭的行車證。署方也會在牌照屆滿前以電子聯絡方式提示車主續牌。 此外,運輸署宣布即日起簡化車輛牌照申請文件,車主續牌無須提交俗稱牌簿的車輛登記文件,驗車合格後也無須提交俗稱驗車紙的車輛宜於道路上使用證明書。經網上申請續領車輛牌照者,如運輸署成功經香港保險業聯會的網上系統即時核實車輛保險紀錄,車主便無需上載保險單。 查詢可致電2804 2600。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撰文回顧香港今年的金融盛事,指出當局與有關機構合共舉辦、贊助或支持超過550場本地及海外金融盛事,以及業界交流活動,吸引世界各地約480,000人參與。展望明年,香港會透過舉辦關於家族辦公室、投資、金融科技、第三代互聯網的國際級活動,向全球展示香港是國際資本的「超級聚寶盆」,並以金融實力說好香港故事、聯繫祖國與世界。 以下是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12月30日在網誌發表的文章: 2024年,香港盡展作為盛事之都的魅力,尤其在金融領域,多場大型國際金融盛事讓國際金融領袖、投資精英匯聚香港,向世界展示了香港的獨特優勢和雄厚實力,並吸引各地人才、資金來港覓商機。展望2025年,更多金融盛事將接踵而至,透過舉辦家族辦公室、投資、金融科技、第三代互聯網(Web3)等不同領域的盛大活動,讓全球目光持續聚焦在香港的金融領域,不斷擦亮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金字招牌。 2024年亮點回顧 總結今年,香港以其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多元優勢,成功舉辦了一系列具全球影響力的金融盛事,全面展示了其在全球金融市場中的獨特地位與卓越吸引力。由財經事務及庫務局連同金融發展局、投資推廣署屬下家族辦公室專責團隊和金融服務及科技、可持續發展團隊,以及監管機構,包括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金融管理局、會計及財務匯報局、保險業監管局和強積金管理局,合共舉辦、贊助或支持超過550場本地及海外金融盛事及業界交流活動,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約480,000人參與。 這些盛事彰顯了香港在金融創新、資本市場與可持續發展領域的領導地位,還實實在在促成國際間的合作與資本流動,為香港的經濟增長注入新動力,也為全球投資者提供未來合作的新契機。 鞏固和拓闊國際朋友圈是金融發展的重要方向,香港作為超級聯繫人及超級增值人,年初舉行的第17屆亞洲金融論壇便以「多邊合作同譜新篇」為主題,為本年的香港金融盛事揭開序幕。論壇吸引逾3,600名來自超過50個國家及地區的金融及政商界精英參與,安排超過700場一對一投資項目對接,引領行業趨勢拓展新機遇,深化各方商貿合作。 3月的金融盛事周則舉行三大國際級金融峰會,包括財庫局連同投資推廣署主辦的第二屆裕澤香江高峰論壇,雲集超過400位來自全球頂尖家族辦公室具影響力的決策者及其專業團隊,深入探討多個圍繞全球家族辦公室的關鍵議題。而政府亦於論壇上宣布推出Impact Link,由香港財富傳承學院營運慈善項目資料庫,助力家族辦公室規劃其財富傳承、轉型和推動社會公益,推動香港進一步發展成全球家族辦公室樞紐。 首屆世界合一論壇及首屆全球投資峰會亦在金融盛事周登場,兩項盛事讓各領域的領袖和專家匯聚香港,充分展示香港在可持續金融發展的重要角色,以及在金融投資上的獨特優勢。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科技樞紐,為期一周的香港金融科技周2024吸引來自逾百個經濟體,逾37,000名與會者,超過700家贊助商及參展商,以及30多個內地及國際貿易代表團出席。在金融科技周期間,我發表了人工智能政策宣言,透過締造健康及可持續的市場環境,協助金融機構抓緊機遇,負責任地採用人工智能,促進金融市場高質量發展。 國家和香港正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11月中舉行的第三屆國際金融領袖投資峰會以「在變局中前航」為主題,匯聚來自全球超過120家金融機構的國際和地區負責人參與,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出席開幕儀式並作主題演講,分享內地經濟最新發展形勢以及中央政府對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支持和重視。 這些金融盛會吸引了全球金融領袖齊集香港,說明環球投資者充分肯定香港金融以及香港作為國際都會的魅力和競爭力。 展望2025年:國際金融盛事連環登場 展望2025年,我們將繼續舉辦一系列金融盛事,向世界展示香港是國際資本的「超級聚寶盆」。以首季為例,頭炮盛事亞洲金融論壇2025將於1月13日至14日舉行,論壇將以「啟動增長新引擎」為主題,邀請逾百位全球政商領袖、金融專家等多角度剖析金融市場的發展及投資機遇,探討香港如何發揮國際金融中心的優勢,在變局中尋求增長新引擎。預計論壇將吸引數以千計來自世界各地數十個國家和地區的業界人士參與。 Web3潛力龐大,Web3、區塊鏈和數碼資產領域中最大型及最具影響力的會議之一、由CoinDesk主辦的Consensus香港大會2025明年2月舉行,預計將吸引超過8,000人參與。政府為主辦單位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援,包括提供專業建議以及聯繫場地等。這項業界旗艦級會議選擇香港作為衝出北美洲的第一站,是Web3業界以行動對香港投下信心一票。 3月將迎來第三屆裕澤香江高峰論壇,以「香港—為全球,向世界」為主題,一方面匯聚及連接全球精英,同時彰顯香港不僅是全球領先的國際金融中心,更是一個培育夢想、處處商機的環球家族辦公室樞紐。 以金融實力說好香港故事、聯繫祖國與世界 金融盛事是向世界說好香港故事的重要舞台,透過舉辦國際級活動,香港向全球彰顯其在連接全球市場、創造價值以及引領創新方面的領導地位。根據全球金融中心指數,香港總排名為全球第三位,並在亞太區居首,充分體現出香港在全球金融市場中的地位廣受認可。2025年,香港將以更多元化的國際金融盛事、更深層次的合作機遇,繼續向世界展示其無與倫比的吸引力與競爭力;我們亦將一如既往透過持續優化政策、改革創新,強化各個金融領域,加大與不同市場的合作,進一步鞏固和提升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同時,我們亦繼續充分發揮超級聯繫人的獨特角色,把握國家經濟發展帶來的機遇,將內地與全球市場緊密連結,助力說好中國故事。我們將搭建更高效、更廣闊的合作平台,向國際社會展示國家經濟增長帶來的潛力,讓香港在推動全球資本流動與深化合作中再創新高,進一步彰顯「連繫祖國與世界」的重要角色。
教育局今日宣布推出一系列支援自資專上教育界別的措施,包括新一輪批地計劃、開辦課程貸款計劃,以及自資專上教育提升及啟動補助金計劃,支持界別的可持續發展,為學生提供優質升學機會。 新一輪批地計劃和開辦課程貸款計劃即日起接受申請,明年3月31日截止。批地計劃將推出一幅位於大圍文禮路的土地,供非牟利專上院校開辦經本地評審的自資副學位或以上程度專上課程。 政府將採用私人協約批地方式,以象徵式地價將用地批予申請成功的院校。政府將按現狀移交土地,成功申請用地的院校須自費進行所有相關的初步研究和所有工程。 院校可同時申請免息開辦課程貸款以在上述土地或其他現有用地上發展校舍及/或學生宿舍,以便開辦經本地評審的自資全日制專上課程。 新一輪自資專上教育提升及啟動補助金計劃也由即日起接受申請,明年4月23日截止。計劃旨在資助合資格自資專上院校發展並優化切合市場需要但成本高昂的課程計劃,減少院校從學費收回全部裝置費用的需要,從而減輕學生財政負擔。 計劃也會協助院校更有效發展自身優勢和專精範疇,以加強院校之間的策略性協調。每份建議書資助上限一般為4,200萬元。 2023至24年度補助金計劃接獲11份申請,三個項目獲批,涉及撥款共約9,200萬元,涵蓋專職醫療、工程和法證心理學界別,有助應對有關行業的殷切人力需求。自資專上教育委員會會就申請的可取之處向教育局局長提供意見。
粵港澳三地法律部門今日正式在網上發布統一的粵港澳大灣區調解員名冊(2024年),其上載有146名香港和粵澳地區的調解員。 律政司早前發布《粵港澳大灣區法治建設行動綱領》,設立粵港澳大灣區調解員名冊是落實行動綱領的措施,將有效推動粵港澳三地調解規則銜接,並推廣調解在大灣區廣泛應用,完善大灣區多元糾紛解決機制。 名冊由律政司、廣東省司法廳、澳門特區政府行政法務司共同制定,經粵港澳大灣區調解工作委員會同意並獲粵港澳大灣區法律部門聯席會議審議確定。
食物環境衞生署將推出綜合受限制食物售賣許可證,以涵蓋在同一處所或網上平台售賣多種限制出售的食物,如非瓶裝飲料、奶品、杯裝雪糕等。新許可證周三起接受申請,費用一般為810元。 任何人如要售賣《食物業規例》附表2指明限制出售的食物,包括非瓶裝飲料、奶品、杯裝雪糕等,須取得食環署署長簽發的書面准許,以確保有關處所符合衞生標準,供應的食品也合乎衞生。如要售賣多於一種限制出售食物,無論在同一處所或網上平台與否,申請人須就每項限制出售食物提交申請。 食環署檢視後認為,大部分售賣限制出售食物的經營者所須符合的基本發證和持證條件相若,如處所要提供洗滌、消毒和貯存設施、自來水等,因此簡化相關申請程序,以便利申請人。 至於單項的受限制食物售賣許可證,其安排和收費不變,申請人可按需要選擇。
(可按這裏收看整個記者會的手語翻譯短片。) 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公布香港旅遊業發展藍圖2.0,為香港旅遊業提出四大發展定位、四大發展策略,以及133項相關措施。局長羅淑佩期望全港市民齊心協力,為旅客提供最優質的款待和服務。 羅淑佩今日在記者會上表示,藍圖2.0所訂的四大旅遊定位,包括強化國際旅遊城市樞紐和一程多站示範核心區角色、突顯香港本地文化特色的獨特元素並善用其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位置、堅持香港作為高品質旅遊體驗城市,以及建設香港成為可持續旅遊發展的示範點,發展方向重量更重質。 至於發展策略,則包括中外薈萃繫全球,發展具本港和國際特色的旅遊產品及項目,重點推動文化、體育、生態、盛事四個香港具備世界級頂尖資源但尚未全面向全球旅客展示的領域,與旅遊深度結合,打造吸引力強的旅遊產品與項目。 政府會善用明年啟用的啟德體育園和加強粵港澳大灣區的體育合作,也會大力拓展海島旅遊,積極探討以環境保護和生態旅遊為主軸的大型綜合度假項目,充分利用香港珍貴而獨特的海島和海岸資源,提供嶄新和多元的旅遊體驗。 此外,政府會發展賽馬旅遊,吸引高端過夜旅客,積極引進和培育國際盛事,並聯動商界推廣盛事;同時,當局會發揮好香港的豐富資源,例如提升標誌性景點並持續加入新元素,包括聯乘各界推廣熊貓旅遊,從中製造商機。 策略二為四方旅客齊聚港,開拓多元化客源市場,重點措施包括開拓中東和東南亞國家聯盟旅客客源、增加來往具潛力客源市場的直航航班,以及積極推動社會各界提升穆斯林友善的旅遊配套。 策略三為智慧遊港至方便,利用電子平台、大數據、人工智能等資訊科技,進一步提升旅遊服務的智慧化水平,並在旅遊景點增加智慧元素,為旅客提供更便捷、高效和人性化的旅遊體驗。 最後一項策略為優質服務迎客來,全方位提升旅遊業服務質素和配套,培育人才。相關措施圍繞吸引青年投身旅遊業、提倡優質旅遊服務、培養高質素專業人才,以及提升旅遊配套設施、檢視住宿配套等。 羅淑佩表示,明天是大除夕,除夕倒數活動將吸引大量旅客到港,具體展示香港的活力和魅力。她希望香港市民發揮好客之道的精神,讓訪港旅客感到賓至如歸,使東方之珠再現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