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5屆全國運動會組織委員會副主任、政務司司長陳國基表示,全運會的成功舉辦,不僅提升香港舉辦大型體育盛事的能力,更可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城市深度融合與協作,促進大灣區民心交流。
他又說,這次是香港回歸祖國以來第八次參加全運會,也是成績最好的一屆,反映運動員能力不斷提升,也印證香港在精英運動員培訓和體育政策方面的方向正確,同時展現特區政府與社會各界攜手推動體育發展的成果。
陳國基今日在深圳出席由十五運會組委會舉辦的新聞發布會,與國家體育總局、廣東省和澳門特區相關官員一同介紹十五運會的總體運行情況。
他說,本屆全國運動會是廣東、香港、澳門三地在體育協作的創新實踐,展現大灣區共同發展的無限可能。
粵港澳大灣區首次聯合辦賽的成功經驗乃重要里程碑,讓世界看到國家的實力,也是香港回歸祖國28周年「一國兩制」成功實踐的有力證明。三地充分利用各自的獨特優勢,發揮一加一加一大於三的協同效應,是集三地所長的完美結合。
全運會成功舉辦,也為三地合作協辦大型盛事奠定堅實基礎,進一步提升大灣區整體競爭力,共同為國家發展作出貢獻。
香港在這次全運會取得九金兩銀八銅共19面獎牌。陳國基說,特區政府一直投放大量資源支持體育發展。2025至26年度對香港體育學院的撥款預算超過十億港元,支援體院培訓超過1,600名精英運動員。除了提供實體訓練資源,政府也不斷完善對精英運動員的支援,包括提升運動員的直接資助金額,讓運動員在更穩定的經濟環境下專注訓練。
他續說,有着十五運會香港賽區各項賽事成功舉辦的經驗,特區政府會繼續積極吸引更多國際體育盛事在香港舉行,進一步推展香港體育事業,提高專業水平和向產業化方向發展,並借助大型盛事推動體育旅遊、周邊支援服務及相關創新服務,建構更完整的體育產業生態。特區政府也會繼續加強在社區和學校層面推廣體育運動,增加和優化體育及康樂設施,鼓勵社會各界共同建立熱愛體育的文化。
陳國基說,香港運動員在十五運會創下歷史性佳績,為香港的體育發展帶來黃金機遇。特區政府會與社會各界齊心協力,將全運會的佳績轉化為長遠動力,進一步提升香港體育水平,加強推動全民運動的文化,讓體育成為凝聚社會、豐富文化生活的重要力量,達致「全運惠民」理念。
就舉辦全運會為香港帶來的正面影響,陳國基說,十五運會圓滿舉辦不僅提升整個大灣區包括香港的國際形象,更在基礎設施、人才培養、區域協作等多方面為香港帶來豐碩且深遠的成果,而這些成果將在十五運會完成後持續發揮積極作用,為香港長遠發展注入新動力。
他舉例說,在場館設施方面,啟德體育園等標誌性世界級設施已成為推動香港體育與旅遊產業發展的重要平台。啟德體育園在十五運會期間成功舉辦七人制橄欖球、男子手球、擊劍等項目,展現舉辦國際大賽的能力。可容納五萬觀眾的主場館更顯著提升香港舉辦大型賽事的競爭力,進一步鞏固香港作為盛事之都的地位。
他續說,全運會的成功充分展示香港在賽事組織和管理方面的能力。在賽事籌備過程,香港培養一批具備國際視野的專業人才,他們將持續在各相關領域發揮關鍵作用,推動和支撐香港體育事業的發展。此外,是次香港賽區共委任超過16,000名義工,組成歷來最龐大的賽事義工團隊,充分展現市民對體育事業的積極參與和支持。這股強大的社會力量為香港體育長遠發展奠定堅實的社會基礎。
陳國基表示,全運會顯著提升大灣區的整體國際形象和影響力,進一步鞏固香港在國際體育版圖的地位,對促進旅遊、匯聚人才等方面帶來積極作用和實質效益。隨着全運會成功舉辦,這些豐碩成果將轉化為推動香港發展、促進區域融合的強大動力,同時推動大灣區內的文化交流和經貿合作。
陳國基說,香港會繼續與國家體育總局緊密合作,進一步推動大灣區體育產業聯動發展,吸引更多大型賽事落戶香港和大灣區,為共建一流灣區、為國家體育強國的建設,貢獻香港力量。
國家體育總局副局長佟立新、十五運會組委會副主任、廣東省委常委王曦,以及十五運會組委會副主任、澳門特區政府社會文化司司長柯嵐也有出席今日的新聞發布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