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援照顧者 稍息再前行

「照顧者支援專線就像接力棒,當照顧者覺得累了、走不下去的時候,可以交棒給我們。」

 

社會福利署設立的照顧者支援專線182 183,由社工24小時接聽來電,為照顧者提供諮詢、輔導和暫託服務配對。

 

專線主任何泇儀表示:「我們會陪伴照顧者一段時間,讓他們休息充電,之後重新出發,繼續履行照顧責任。」

 

她說:「求助並非軟弱的表現,反而是很正面的行動。」

 

互相扶持  陪伴彼此

 

徬徨之際致電專線、在困境中得見希望的,有李先生和他的太太。

 

84歲的李先生和74歲的李太一直以來互相扶持,在生活上互相照顧。年中,李太接受膝關節置換手術,在醫務社工安排下入住護老院並接受暫託服務。

 

手術後,李太需要以輪椅代步,並要定期到醫院覆診和接受物理治療。然而,安裝了心臟起搏器的李先生無法用力推動輪椅,而院舍的陪診服務收費高昂,作為雙老綜援家庭,夫婦二人難以負擔。

 

「當時找不到別人幫忙,親戚朋友也難事事協助,如果使用院舍的陪診服務,一日五小時收費600元,超時再加收每小時100元。」

 

李太說:「我們生活拮据,不知道如何是好。」

 

不需徬徨  總有希望

 

物理治療對李太恢復行動能力至關重要,李先生深明此理,擔心太太一旦無法持續接受治療,日後會不良於行。

 

在夫婦二人無助之時,李先生與妹妹的一席話,引領他們找到出路。

 

李先生說:「我把情況告訴妹妹,她說她的朋友知道有一些服務可以幫助我們,於是她把一個電話號碼交給我。」

 

那個號碼,正是照顧者支援專線182 183。

 

專線社工接到李先生的來電後迅速行動,探訪李先生和李太,並評估他們的情況。經過審批,夫婦二人獲發津貼,以支援暫託服務的宿費和雜費,也獲安排陪診服務和獲資助相關費用。

 

同時,專線也進一步為李先生和李太作出轉介,成功為他們申請綜合家居照顧服務,讓各項服務無縫銜接,解決二人日常面對的困難。

 

接力照顧  助釋重負

 

專線2023年開設,截至上月底已接獲逾119,000個來電,並轉介超過2,200宗個案至相關社會福利服務單位跟進。

 

何泇儀表示,很多來電者需要的不僅是服務資訊,也需要情緒上的支持。

 

「有些來電者最初只說,想尋求送飯服務、院舍資訊等,但我們會深入了解他們背後的需求,嘗試明白他們為甚麼需要這些服務。」

 

她續說:「照顧者會漸漸透露自己面對的困難。他們有的擔心麻煩到別人,有的害怕求助會被嘲笑,也有照顧者不願放手,原因是擔心被人誤解、以為他們放棄照顧家人的責任。」

 

「不過,我們希望讓照顧者明白,專線的設立,就是為了服務照顧者。當他們覺得累了,可以聯絡我們。我們會和他們一起走一段路,讓照顧者在喘息過後,繼續履行照顧責任。」

 

群策群力  適時休息

 

為了加強支援照顧者,社署在開設照顧者支援專線的同年,也推出一站式照顧者資訊網,便利照顧者搜尋相關資訊,適時求助。

 

社署總社會工作主任(康復及醫務社會服務)譚錦池說:「照顧者要先學會善待自己,才能更好地照顧家人,所以適時休息,對照顧者而言十分重要。」

 

透過專線和地區服務及關愛隊伍協助推廣,社署鼓勵照顧者致電專線,配對暫託服務。專線也為有需要的照顧者提供交通津貼,便利長者和殘疾人士使用暫託服務。

 

社署又積極推動地區服務單位舉辦參觀和體驗活動,讓被照顧者及早適應暫託服務的環境,建立對服務單位的信心。

 

譚錦池說:「很多服務使用者參與這些體驗活動後,知道暫託服務真的能讓照顧者喘息、休息,也明白這些服務不是只可在緊急情況使用。」

 

提升服務  考慮周到

 

為進一步提升服務,社署已建立第一階段支援照顧者數據平台,連結醫院管理局和房屋委員會的數據,並於今年7月分別與這兩個機構展開試點計劃。

 

截至上月底,社署已接獲醫管局通報885宗高危照顧者入院個案,其中兩宗需要緊急支援。至於與房委會合作的計劃,截至上月底,關愛隊已探訪超過10,000戶高風險長者和照顧者住戶,並轉介逾640宗個案至社會福利服務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