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撰文總結訪美行程,指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集團年會上,各方對環球經濟前景有不少顧慮,全球各地都期望當前緊張的國際貿易形勢可以緩和,讓環球經濟能有較穩定增長。
他說,面對當前國際形勢,香港要順勢而上、勇於突破、敢於創新,開拓新網絡、建立新聯繫,為加強合作發揮新功能,為區內以至全球互聯與繁榮貢獻更大的香港力量。
他又說,不少當地商界表示,今年以來內地企業在創科的不同領域展現跨越式的發展,讓當地商界重新評估中國的創科實力,而生物醫藥成為雙方可以擴大合作的重點範疇。當地商界希望通過香港作為切入點和跳板,開拓內地和亞洲市場,尋找更多新的合作機遇。
以下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10月19日在網誌發表的文章:
我剛結束在美國紐約和華盛頓的行程。在華盛頓期間,以中國代表團成員身分出席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及世界銀行集團年會,並與當地多個智庫代表會面,了解各地政商領袖、專家學者和智庫對一系列當前全球關注議題的看法。在紐約期間,則與當地的主要商會、金融機構和智庫等代表會面交流,向他們介紹香港的最新發展和優勢,並更好了解彼此的觀點和關切。這些都是為鞏固在商貿金融領域和美國進一步合作的基礎。
在這次IMF和世行集團的年會上,各方對環球經濟前景有着不少顧慮。在地緣政治風險持續、關稅戰升溫下,環球經濟前景極不明朗,IMF修訂其對今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測至3.2%,較去年低0.1個百分點,預計明年增速將進一步放慢至3.1%。全球各地都期望當前緊張的國際貿易形勢可以緩和,讓環球經濟能有較穩定的增長環境。
年會上另一個焦點,是全球各地不少經濟體正面對上升的債務壓力。一些原本債務水平已高的先進及新興和發展中經濟體,由於息率仍然高企,償還債務的負擔不斷增加,導至市場對其公共財政長遠的可持續性,有着越來越大的憂慮;加上經濟增長放緩,兩者疊加,將壓縮各地政府增加公共開支的空間,影響社會民生。
儘管挑戰不少,但也出現了新機遇。面對貿易衝突,全球經濟展現出一定韌性,同時,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正在重新組合,區域合作的勢態加強。以亞洲區為例,正如IMF的研究指出,為減輕外部衝擊的影響,亞洲國家正調整經濟結構、擴大內需,也加強區內貿易聯動;中長期而言,亞洲區的經濟融合將使整個地區的生產總值增長多1.4%。事實上,整個亞洲在今年和明年,預計將繼續為全球增長作出最大份額的貢獻,約達到60%。
至於近年急速冒起的數字資產,各經濟體成員都認識到其影響力正加快擴大,相關的區塊鏈技術,在現實中也有不少應用場景,特別是對於促進區內貿易、解決跨境結算效率和痛點方面。其中穩定幣等數字資產有相當的發展潛力。不過,大家亦認為國際間應加強協作,穩慎管控其對金融系統穩定所帶來的風險。
不論是在IMF和世行集團的大會上,以至在美國跟當地商界領袖和智庫交流時,總的來說,大家普遍認為中美保持穩定的關係,不但有利於兩國自身的發展,對全球經濟的未來更是至關重要,大家對此都有所期盼。
可以預期,未來一段時間,全球經濟仍會在曲折中前進。經濟全球化正在探索新的模式,區域經濟融合正有加快的勢頭,但放眼歷史,無論世界如何演變,可以肯定的是,相互尊重、合作共贏是成功發展的客觀規律。面對分歧,我們仍須努力通過溝通對話、促進相互理解,積極尋找最大公約數。
在我國與世界聯通的大道上,香港在「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下,有着超級連繫人和超級增值人的角色和功能。面對當前國際形勢,我們更要順勢而上、勇於突破、敢於創新,開拓新網絡,建立新聯繫,為加強合作發揮新的功能,為區內以至全球的互聯與繁榮貢獻更大的香港力量。
在多場與商界交流的午餐會、圓桌會議上,我向與會者介紹了香港最新的經濟情況和未來發展方向,特別是我們在推動金融和創科發展、助力區域產供鏈整合,以及積極引進企業和人才、加速發展北部都會區和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產業協作等方面的情況。
在交流中,不少當地的商界朋友也表示,今年以來內地企業在創科的不同領域展現出跨越式的發展,讓他們重新評估我國的創科實力。生物醫藥成為了雙方可以擴大合作的重點範疇,畢竟促進人類健康是跨越國界和地緣政治的議題。同時,他們亦希望通過香港,這個他們熟悉的制度框架和市場環境,作為切入點和跳板,開拓內地和亞洲市場,尋找更多新的合作機遇。
近年香港在金融、創科產業、招商引才上取得了良好的進展,在各項國際排名上亦屢創佳績。此行的親身介紹,讓當地商界和智庫等對香港的情況和機遇有更全面而深入的了解,將促進更多互惠合作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