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取明年完成訂立北都專屬法例

施政報告提出訂立加快發展北部都會區的專屬法例,發展局局長甯漢豪表示,政府爭取明年內完成立法工作,並為洪水橋約23公頃用地成立產業園園區公司,以便靈活運用資源招商引資。

 

甯漢豪今日在記者會講解施政報告相關措施時指,未來數月政府內部會做好訂立專屬法例的相關研究,明年初進行公眾諮詢,明年中將法案提交立法會,並爭取明年內完成立法工作。

 

施政報告提出成立由行政長官領導的北都發展委員會,下設發展及營運模式設計組、大學城籌劃及建設組、規劃及發展工作組。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記者會上表示,北都幅員達香港總面積三分之一、四大區域各有側重、且發展期跨越20年,需要多元、創新的發展和營運模式。

 

由陳茂波擔任組長的發展及營運模式設計組會按北都各指定發展區的性質和規模,設計發展及營運模式,包括為不同產業園區度身成立園區公司、法定或非法定專門機構,制訂公私營合作模式、研究招標模式,並設計不同融資方案等。

 

甯漢豪指出,北都產業用地眾多,其中一個發展較快的地點是洪水橋約23公頃、現時規劃作物流園區的用地。發展局正進行研究,為該用地成立一間園區公司,以便靈活運用資源招商引資,今年底呈交方案予發展及營運模式設計組,明年內成立該公司和運作。

 

此外,施政報告提出簡化行政措施、拆牆鬆綁以加快發展北都,其中一項措施是以按實補價減低北都補地價資金成本,即地契修訂過程中,視乎地塊情況,容許業主無須按規劃地積比率上限計算的最高樓面進行補地價,改以實際興建樓面及實際用途釐定應繳補價,並考慮容許發展商按實際開發規模分階段補繳地價。

 

甯漢豪表示,這項措施並非僅適用於北都,也適用於全港私人土地業權人擁有的工商業用地。有關業權人如認為其資金緊張,不希望一旦興建便用盡地積比率,可按實際興建樓面及實際用途釐定應繳補價。她指出,措施的好處是令發展成事,如果沒有這項措施,業權人可能根本不會修訂地契和重新發展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