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教育 驅動創新

拉弓、瞄準、發箭,這間中學的箭藝隊隊員正進行射箭訓練。在其身旁,一套人工智能系統即時記錄其動作,加以分析,讓隊員更客觀了解並優化自己射箭的姿勢,提升技術。

 

「每射一箭,我都能重看自己的動作。」香港管理專業協會羅桂祥中學箭藝隊隊員周健霖說:「我可以更具體知道自己做得好不好。」

 

系統並提供角度數據等,教練可從旁解釋和指導改善之法,即使自行訓練,對改善技術也甚有裨益。

 

教育結合科技

 

將運動訓練結合人工智能,源自學校STEAM學會成員的構想,加上學會的指導老師李奕潼身兼箭藝隊教練,促成同學們研發出這套人工智能射箭姿勢檢測系統。

 

即將升讀中五的林靜蕾,是研發系統的六名成員之一。她說,成員以約六個月時間完成系統的基礎功能開發,過程中最大的挑戰,是他們的程式設計能力有限,也缺乏實際程式開發經驗,幸得指導老師幫助,與他們一起調整程式,終能跨越技術障礙。

 

作為電腦科教師,李奕潼認為開發檢測系統可讓同學更了解數字教育的用處。

 

「單靠紙上談兵,難以令學生明白如何應用數字科技。」

 

李奕潼說:「系統有實際用途,而且在校內也用得着,同學便明白學習STEAM(科學、科技、工程、藝術和數學)是有用的,進而鼓勵他們繼續探索。」

 

課內課外兼備

 

香港管理專業協會羅桂祥中學助理校長林振龍表示,該校除在課堂之上,也會於課外活動推動數字教育,實用性尤其重要。

 

「學校會每年檢討電腦科、設計與科技科,甚至其他科目的課程,確保課程切合社會對數字教育的需求。」

 

他舉例,有見創作虛擬實境的技術已成為學生不可缺少的能力,該校遂在中二課程加入相關內容,讓學生學習相關技能。

 

政府近年積極推動數字教育,為促進學界了解數字教育發展趨勢,教育局早前舉辦首屆數字教育周,為期三天的學與教博覽更是其中一項旗艦活動,教育局在現場特設專區,展示人工智能在教學方面的應用。

 

未來發展可期

 

教育局局長蔡若蓮在數字教育周啟動禮上致辭時指出,去年施政報告宣布成立數字教育策略發展督導委員會,委員會已訂定推展本港數字教育的重點和方向。

 

她說:「在督導委員會推動下,我們持續優化課程,加強教師專業培訓,鼓勵教學創新,同時,我們也優化數字教育基建配套,為學校提供資源、支援。」

 

「隨着人工智能高速發展,我們參照國家和海外的戰略,積極推展學人工智能、用人工智能、創人工智能,以及護人工智能,並探索在教、學、評、研、管五方面應用人工智能的策略和方案。」